贵阳地下水丰富,地下室常年处于潮湿环境中,其防水(防潮)是建筑工程中技术最复杂、要求最高的部分。它绝非单一材料或工法所能解决,而需要一套“综合系统”来应对。

1. 围护结构外防水(迎水面): 理想状态下,应在基坑支护后,浇筑结构混凝土前,在底板垫层和侧墙外侧做柔性卷材外防水,形成第一道屏障。但此法对开挖空间、施工保护要求高,常用于新建项目。
2. 结构自防水: 地下室混凝土必须采用防水混凝土,设计明确的抗渗等级,并通过精细施工保障其密实性,这是所有防水措施的基础。
3. 内防水(背水面)补救与加强: 对于已建项目或渗漏治理,内防水是主要手段。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或特种防水砂浆,使其活性成分渗入混凝土内部堵塞毛细孔,形成一道与结构一体化的刚性防水层,能有效抵抗背水面水压。
4. 排水减压系统: 对于水压较大的情况,需设置“内排水”系统。即在墙脚设置盲沟,将渗入的水引导至集水井,再通过自动泵排出,主动降低内部水压,为内防水创造条件。
5. 防潮保温系统: 防水层施工完毕后,应在内侧粘贴防潮型保温板(如XPS板)。这不仅能节能,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内表面温度,使其高于空气露点温度,从而根本性防止结露现象,保持空间干爽。
6. 机械除湿保障: 在梅雨季节,即便以上措施都到位,高湿空气仍可能进入。配备大功率除湿机或新风除湿系统,是保证地下室舒适度的最终保障。
这套“堵、排、防、除”的组合拳,需要专业公司进行系统设计和高标准施工,方能将地下室从“潮湿死角”变为“实用空间”。